社會保險
      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
      發布日期:2009-11-20 字體大小:

      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
       

             (一)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特點

       

        中國社會保險最大的特點是缺位與福利早熟并存。制度的缺位是指對農民的保障制度缺位,福利的早熟是指城市中某些項目福利水平太高。

       

        (二)中國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

       

        1952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《勞動保護條例》,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,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,保險項目包括疾病、負傷、生育、醫療、退休、死亡和待業等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》。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,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、有管理、有監督,基金的收集、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,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,這一制度運行良好。

       

        1966年后,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。從保險理論的角度看,這一改變是一種退步,因為它違背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前提。

       

        企業保險制度之所以能夠運行,原因有二:一方面此時企業人口結構年輕化,退休人口不多,養老負擔不重,醫療負擔也不重,直到1978年,仍有30個在職人員來養一個退休人員;另一方面,在各行業、各企業內部,贍養率雖然也是不同的,但是當時國有企業幾乎是一統天下,而國有企業的最后“老板”都是國家,企業的盈虧、企業負擔的輕重無關企業的痛癢,所以人們對企業保險制度并無太敏感的反映。

       

        1984年,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。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是從項目開始的,當以企業為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日益成為企業的負擔時,20世紀90年代初,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。

       

        經過20年的努力,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。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(以下簡稱統賬制度)、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、失業保險、工傷保險、生育保險。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青海省| 濉溪县| 河津市| 德钦县| 镇平县| 阳城县| 江油市| 福海县| 斗六市| 吉安县| 贵定县| 措美县| 宁武县| 晋城| 龙井市| 兴宁市| 尤溪县| 方山县| 英超| 丽江市| 诏安县| 石楼县| 梓潼县| 大丰市| 商南县| 寿宁县| 金昌市| 鄱阳县| 三江| 玉树县| 长泰县| 阳江市| 晋州市| 潼南县| 喀什市| 锡林郭勒盟| 石首市| 屯昌县| 雷山县| 泸西县| 庆城县|